• 小朋友/大人 體弱多病  ,
  • 唔想成日請病假 / 被人傳染

     

就要把握三伏天「以熱袪寒」, 此時 驅寒效率 能提升 數倍!正是 借天地 之熱力,將潛伏身體的 「寒、濕、痰」等 , 連根拔起 !

 

原理有如中醫裡的「溫通療法」 : 

血 遇熱則 行 
寒 遇熱則 溫
濕 遇熱則 散
經 遇熱則 通 ... 等等

今年係推出「三伏湯水」第7年 , 前6年裡已經無數爸媽/街坊/老顧客 都覺得 : 非常有效 ! 重點結論 : 「真係病少左!」

 

「伏前準備」 還未開始 ?

未煲的 由頭順住煲 就可以啦, 因都是 在最炎熱的 夏天 內進行,只要跟足 步驟:清 - 健 - 袪 - 補 - 固,一樣可以 喚醒 你既抵抗力 !

-----

 

長文解說 :

三伏天 , 係一年「最熱」同「最濕」的時期 , 2025年尤其特別 , 根據五運六氣 , 今年特徵 就是 : 金運不及(易傷肺) , 厥陰風木(引肝火) , 加上濕氣困陽,特別容易:

  • 肺弱:咳、皮膚過敏、鼻敏感、便秘
  • 肝火盛:失眠煩躁、胃脹、頭赤痛
  • 濕氣重:頭面油光、大便黐馬桶
  • 陽虛:怕冷、又怕熱、成身冇力

 

而「三伏天」正是我們 "冬病夏治" , 調理體質 的關鍵時機。

中醫智慧:冬病夏治的核心,是順應天時,「借天力,除病根!」

而三伏吃人參 , 正是抗禦暑邪、扶正固本既食材,亦是增加「抵抗力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,中醫稱之為「伏補」。

 

 

如果您平常 :

  1.  手腳冰凉,秋天20度戴頸巾(陽氣不足)
  2.  日間疲勞,說話吱吱無力(氣被耗散)
  3.  吹點風就感冒請病假(衛氣不固)

     

特別係冬天:
1、哮喘、支氣管炎、咳嗽
2、鼻炎、鼻敏感
3、經常感冒、傷風
4、頸肩痛、腰腿痛、膝關節痛
5、腸胃炎
6、虛寒性痛經、盆腔炎
7、虛寒體質、手腳冰冷、怕冷、怕風

 

只要按照「 清→補→固 」的步驟調理,你會發現 :

  • 整個身體濕氣少了 ,
  • 精神飽滿了 ,
  • 氣色特別好了 ,
  • 陳年舊病也慢慢消失了。

 

-----

【 今年三伏天調理 , 最完整的 5個階段 】

1) 伏前 - 清 (7.10-7.19)  - 重點 : 「清濕熱・通三焦」

 

伏前準備有如 打地基 , 如沒把垃圾清走 , 往後好的營養 就沒法補進來 , 特別濕重人士,舌肥胖/白/黃,舌邊有齒印,起床眼皮腫,頭面油光、大便黐馬桶等,沒把濕氣清走 , 吃再好的補品 也沒法吸收 ,反而會導致 濕上加濕, 口腔潰瘍

 

2) 初伏 - 健 (7.20-7.29)  - 重點 : 「健脾胃・生肺金」

 

清走垃圾後 , 就是要將脾胃的吸收能力 , 放到最大 ! 脾屬土 , 肺屬金 , 培土能生金 , =脾胃好 肺才能好 ! 正正就對付今年金運不及(易傷肺) 的特徵 , 而且脾胃好 , 中伏的進補 , 才能完全被吸收

 

3) 中伏 - 袪 (7.30-8.08)  - 重點 : 「袪暑濕・禦寒邪」

 

正值 最炎熱的 頂峰時期 , 人體不斷向外散熱 , 所以臟腑特別涼快(寒氣上升) , 若此時凍飲冷吃 , 夏天寒氣積聚,一入秋冬 = 外來寒氣+體內寒氣 同時雙雙伏擊!冬天的哮喘氣管敏感咳嗽 , 就是這樣形成的了. 此時 脾健則濕化 , 溫中能散寒(特別適合 - 姜棗茶) , 陽氣自然恢復

 

4) 末伏 - 補 (8.9-8.18)  - 重點 : 「滋腎水・斂血氣」

 

因為汗血同源 , 夏天流汗過多 , 即「血」和「氣」都隨汗流走 , 再加上熬夜 → ​你的腎水 就像 被太陽曬干的池塘,導致虛火上升,所以易疲勞、面色差、口乾、易怒、失眠、腰酸等,滋腎水就是「補水降火」,把氣血收回內臟,否則秋冬乾燥煩躁問題會更加厲害

 

5) 伏後 - 固 (8.19-8.28)  - 重點 : 「收陽氣・抗燥邪」

 

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 ! 固 - 是鞏固 !

三伏這麼努力補陽氣 , 正值秋收的時機 , 就把陽氣收回腎 , 存起來應付寒冬 , 而夏秋交接天氣慢慢轉乾 , 「​肺」和「呼吸道」最先遭殃 , 所以一過中秋 很多人會 咳 , 此刻多吃滋潤食物 幫身體「加水防乾」, 「秋梨」正是上天腸給我們 , 最好的滋潤了

 

這5個階段剛好就一直從"夏天" 銜接到 "秋天"來臨

-----

三伏天 - 「防病計劃」 , 正式開始 :

可以儲存以下連結 , 三伏湯水 喺曬呢度 :D

www.souppapa.com/categories/thisweek